面向“一帶一路”,持續深化中拉經濟貿易合作
- 發布時間:2025-05-30 13:41:04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5月21日電 聚焦“中拉攜手: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主題,中宏論壇第六十一場在線研討會于21日下午圓滿召開。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龍興樂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龍興樂的發言:
2024年,中拉貿易額5184.7億美元;2025年1-3月,中拉貿易總額1183.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657.3億美元,中國進口525.8億美元。2024年1月和5月,中尼(加拉瓜)和中厄(瓜多爾)自貿協定分別正式生效。中國與智利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與哥斯達黎加自貿協定執行良好,與秘魯自貿協定升級談判實質性完成。
16世紀下半葉,一艘滿載中國絲綢、瓷器等商品的商船抵達墨西哥,標志著跨太平洋拉美貿易的正式開啟。錢凱港作為中拉共建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南美發展的關鍵樞紐。這將重塑太平洋-南美物流格局,顯著縮短航運周期,緩解區域對巴拿馬運河與麥哲倫海峽的過度依賴,提升跨洋供應鏈效率。港口建設推動中拉產業鏈深度協作,促進關鍵礦產加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產能協同,增強產業鏈韌性與附加值。錢凱港聯通南美多國經濟腹地,輻射區域一體化發展,形成陸海聯動的貿易網絡。金融合作同步創新,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錢凱港的建成運營,標志著中拉合作從資源互補邁向制度型開放,為構建更高水平中拉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一、深化中拉農業貿易合作筑牢糧食安全共同體
(一)優化農業貿易架構,拓寬多元供給路徑
當前中拉農業貿易面臨結構性失衡挑戰。拉美對華出口品類集中度過高,大豆、牛肉、蔗糖等主導產品占據進口總額的主要份額;貿易產品以初級農產品為主,未加工原料占比居高不下;運輸通道依賴單一,大量貨物需經巴拿馬運河周轉,存在較高風險。突破這些瓶頸,需要系統性改革。創新關稅調節機制。針對厄瓜多爾香蕉、智利車厘子等特色農產品,制定動態關稅優惠政策,通過采購量階梯式增長對應稅率遞減規則,激發貿易活力。結合《中智自貿協定》升級契機,擴大葡萄酒零關稅配額,并有序開放高附加值乳制品市場,推動貿易品類多元化。構建區域物流樞紐網絡。以巴西桑托斯港、阿根廷羅薩里奧港為支點,打造中拉農產品集散中心,配套建設大規模戰略儲備設施。支持企業在秘魯卡亞俄港投資建設糧油加工產業園區,就地提升大豆等農產品的深加工能力。
(二)著力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
共建前沿技術研發平臺。積極聯合打造多個中拉農業科技實驗室,聚焦抗旱水稻、耐鹽堿大豆等新品種培育,以及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攻關。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建設智慧牧場示范項目,運用先進導航放牧技術與智能監測設備,提升畜牧養殖效率與產品品質,為高附加值畜產品生產奠定基礎。推進農業數字化升級。打造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平臺,對車厘子等特色農產品從種植、采摘、運輸到銷售的全流程進行信息記錄與追蹤,提升產品品牌信譽與市場溢價能力。強化創新人才培育與交流。依托國內高校資源,設立中拉農業人才培養專項。發起青年農業創新創業交流項目,促進新技術、新創意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農產品附加值提升注入創新活力。
(三)整合產業鏈條,挖掘合作增值潛力
目前中拉農業合作呈現“兩端在外”的特征,生產環節依賴拉美資源,消費市場集中于中國,而中間的加工、儲運環節相對薄弱。通過全產業鏈整合,能夠創造更大價值。建設跨境產業合作園區。在巴西規劃建設大豆全產業鏈示范園區,整合種植、加工、生物能源生產等環節,帶動當地就業與產業升級。支持國內企業在烏拉圭投資建設智能化肉類加工基地,引入先進自動化生產線,提升產品加工能力與附加值。培育農業服務貿易新業態。推動農業科技企業向哥倫比亞等國輸出無人機植保服務,擴大出口。搭建中拉農業技術服務云平臺,提供土壤檢測、病蟲害診斷等在線服務,推動農業服務貿易數字化發展。在智利推廣光伏灌溉技術,利用清潔能源實現果園節水灌溉,打造綠色低碳農業合作樣板工程。
二、深化中拉制造業合作構建產業協同新格局
?。ㄒ唬﹨f同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拉美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但產業發展存在結構性失衡。當地雖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在鋰礦開發方面具備優勢,然而電池制造能力薄弱,整車生產產能更是存在明顯缺口,難以形成完整且高效的產業鏈。構建資源協同開發體系是關鍵一環。在“鋰三角”地區(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可建立創新型鋰資源聯合開發機制,探索“資源入股+技術置換”的合作新模式。雙方憑借各自在資源與技術上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游原材料供應提供堅實保障。建設區域制造樞紐能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借鑒成功的本地化制造經驗,新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并配套引進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推動企業間在電池技術研發上的合作,針對當地特殊工況需求,研發適應性強的電池技術,完善產業制造環節。
(二)以數字化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當前,拉美工業數字化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準,大量中小制造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諸多困境。借助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成為提升中拉制造業合作層次的重要途徑。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整合產業資源。依托成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墨西哥等制造業集中地區打造行業性工業互聯網中心,開發適配當地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為拉美工廠提供定制化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的訂單響應速度與庫存管理效率。發展智能裝備租賃服務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推廣智能裝備按需付費、共享使用的模式。培育數字服務新業態為產業注入創新活力。建立數字技術培訓中心,培養智能制造領域的專業人才;搭建數字制造展銷平臺,促進拉美特色產品的跨境貿易,推動制造業與數字服務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
(三)創新綠色產能合作模式
共建低碳示范區能夠發揮引領作用。在巴西、阿根廷等具備資源優勢的地區,建設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基地與大型風電集群,并配套建設輸電線路,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與高效輸送,探索綠色能源開發的新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合作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在智利等國建立電池回收中心、在秘魯建設碳捕集水泥廠等項目,引進先進的循環利用與節能減排技術,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污染物的減排,促進制造業綠色轉型。創新綠色金融工具為合作提供資金支持。發行碳中和債券,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綠色制造項目,為綠色產能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三、開拓中拉服務貿易新藍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ㄒ唬┐蛟鞌底址蘸献餍赂叩?/strong>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雙方可合作5G網絡、海底光纜等新型數字設施,降低數據傳輸延遲,提升信息交互效率。開發適配當地語言的人工智能服務系統。培育跨境電商創新生態。依托數字化平臺,打造智能化倉儲物流體系,縮短商品交付周期。建設數字自貿區,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跨境直播、報關等一站式服務,簡化貿易流程。探索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跨境電商交易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推動數字內容產業繁榮。深化數字內容創作領域的合作,聯合開發適用于當地市場的游戲、影視等文化產品。設立區域創作中心,培育本土數字內容創作者,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搭建數字版權交易平臺,規范數字內容交易市場。
(二)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
拓展人民幣跨境使用。在拉美地區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推動大宗商品貿易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提升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的影響力,降低匯率風險,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運用數字技術,開發適合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發展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共同發行綠色債券,為綠色產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建立綠色金融標準互認機制,推動雙方在綠色金融領域的規則對接,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可持續發展項目。
(三)深化文旅融合創新發展
中拉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但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通過創新文旅融合模式,能夠充分挖掘雙方文化旅游資源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特色文旅體驗項目。運用數字技術,對歷史文化遺址進行數字化復原與展示,為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開發主題旅游航線與線路,串聯雙方特色旅游景點,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創新文化貿易合作方式。搭建跨境電商平臺,促進雙方非遺產品等特色文化商品的貿易。舉辦數字文博展覽,運用新技術實現文物珍品的跨境展示與交流,推動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培育健康服務特色品牌。推動傳統醫藥在拉美地區的應用與推廣,將其納入當地醫療保障體系。開發融合傳統文化與健康養生的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特色健康服務體驗,促進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