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時代,矢志培養經濟學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 發布時間:2025-07-02 08:18:39
-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當AI重塑世界,經濟學如何解碼未來?作為國內理工科大學開辦經濟學教育的先行者,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踐行文工交叉,打造“AI+經濟”的跨學科賦能模式,致力于培養數智化時代經濟學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介紹,學院具有完整的學科體系、較強的師資隊伍、較高的學術水平、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諧的工作環境和一流的硬件設施,重視經濟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的訓練,注重學術型、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分類培養,已培養出一大批學界、政界、商界的優秀人才,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經濟學家。
“AI+經濟”跨學科賦能,讓每個學生多維度成長
張建華介紹,學院設有經濟學(啟明實驗班)、數字經濟(AI雙學位)、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輔修英語二學位)6個本科專業,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包含所有二級學科)以及金融、國際商務和數字經濟3個專業碩士點。
其中,數字經濟(AI雙學位)專業是全國首家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旨在培養既具有經濟學思維又掌握人工智能理論和方法,具備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畢業生可勝任數字經濟相關的行業研究、商業價值開發、行業規則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崗位,適應大型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相關政府部門等單位的人才需求。
金融學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較強的金融業務處理和分析能力、金融模型和金融產品設計能力、金融科技的應用與開發能力,能夠從事金融管理、投資分析與金融科技應用等領域的復合型金融創新高級人才。作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理論基礎與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及其他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涉外經濟部門,從事管理與研究工作的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
為順應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現代化的時代需求,培養從事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產品定價和量化投資等投融資實務及管理相關工作的人才,學院的金融工程專業強化數理基礎、數據分析技術和金融創新能力的交叉貫通培養,倡導量化分析交易、金融衍生產品設計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等跨專業知識有機融合。作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金融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全面扎實的經濟金融和數理知識基礎、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金融計算和建模能力。
國際商務(英語輔修學位)注重經濟學思維、國際商務實踐和英語運用能力的交叉培養,強化商業決策與多元文化交流等跨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培養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跨國公司及政府經貿機構從事管理和研究工作,具有扎實理論功底與應用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近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開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本科生升學率突破80%,超30%學子赴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境)外知名高校深造。近年來,學院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就業質量持續向好,超15%的畢業生憑借扎實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進入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近85%的畢業生進入金融、教育、新興戰略領域等行業,為國家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張建華說,學院擁有一批高水平研究平臺,包括兩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三個研究院(張培剛發展研究院、國開行—華科大發展研究院、中國建設銀行-華中科技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以及10多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學院教師充分發揮在理論和政策研究上的優勢,結合地方發展實際,圍繞產業創新、區域發展、綠色轉型和開放發展等重大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并建言獻策,在產學研結合和校地合作等方面,產生了一批高質量成果。
張建華介紹,近年來,學院進一步大力推進國際交流,在鞏固與伯明翰大學“一院一校”合作的同時,也深度參與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孔子學院建設,有力地展示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新風貌。
“我們將致力于求解‘數字化、綠色化、均衡化’發展新問題,著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發展經濟學知識體系。學院將持續聚力一流學科建設,大力推進交叉融合創新,積極探索新型科研教育模式,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張建華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勝)